相信大家都知道剛剛采購完材料的時候,進行入庫時,由于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的不同,在入庫時將會產生材料成本差異,在入庫的時候需要結轉成本差異再入庫的,那么針對這個問題,以下結轉成本差異例題幫助你更好的學習這個知識點。
相信大家都知道剛剛采購完材料的時候,進行入庫時,由于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的不同,在入庫時將會產生材料成本差異,在入庫的時候需要結轉成本差異再入庫的,那么針對這個問題,以下結轉成本差異例題幫助你更好的學習這個知識點。
某企業(yè)采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為80萬元,材料成本差異為超支20萬元。當月購入材料一批,實際成本為110萬元,計劃成本為120萬元。當月領用材料的計劃成本為100萬元,當月領用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為( )萬元。
A.超支5
B.節(jié)約5
C.超支15
D.節(jié)約15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考察材料成本差異的計算,當月的材料成本差異率=[20+(110-120)]/(80+120)×100%=5%(超支)
當月領用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100×5%=5(超支)
企業(yè)2008年3月購入并投入使用不需要安裝的設備一臺,原值84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5年,預計凈殘值2萬元,采用年數(shù)總和法計提折舊,則企業(yè)在2009年應計提的折舊額為( )萬元。
A.237.43
B.238
C.224
D.167.6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年數(shù)總和法的計算,本題中固定資產應該從2008年4月份開始計提折舊,因此固定資產的折舊年度和會計年度出現(xiàn)不一致,固定資產的第一年折舊年度為2008年4月到2009年3月,第二個折舊年度為2009年4月到2010年3月,因此在2009年應計提的折舊額為第一個折舊年度的后三個月和第二個折舊年度的前9個月,即(840-2)×5/15×3/12+(840-2)×4/15×9/12=237.43(萬元),需要注意的是年數(shù)總和法計算時要扣除凈殘值。
某項固定資產的原值為200 000元,預計凈殘值為2 0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4年。則在年數(shù)總和法下第二年的折舊額為( )元。
A.39 600
B.49 500
C.50 000
D.59 400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年數(shù)總和法下,第二年的折舊率=(4-1)/(4+3+2+1)=3/10,折舊額=(200 000-2 000)×3/10=59 400(元)。
某公司購進設備一臺,該設備的入賬價值為100萬元,預計凈殘值為5.6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在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情況下,該項設備第三年應提折舊額為( )萬元。
A.24
B.14.4
C.20
D.8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雙倍余額遞減法的計算,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時,應當按照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先確定采用平均年限法時的年折舊率,并乘以2作為計算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時的折舊率;然后,根據(jù)每年該固定資產折余價值和折舊率計算每年計提的折舊額。本題中,該固定資產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的折舊率為40%(2÷5×100%);第三年年初的折余價值為36萬元(100-100×40%-100×60%×40%);第三年應計提的折舊額為14.4萬元(36×40%)。
相關閱讀:
上一篇:日常報銷記什么會計科目呢
下一篇:生產成本多結轉如何處理
版權聲明:
* 凡會計教練注明 “原創(chuàng)” 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站合法擁有版權的作品,未經本網站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請在文中顯著位置標注“原文來源:會計教練”。
* 本網站的部分作品由網絡用戶和讀者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利,我們將按照規(guī)定及時更正與刪除。【投訴通道】
iphone下載
Android下載
微信公眾號